为什么农村孩子读了大学本科后还是很难混出头?是普遍还是个例?
既非个例,也非普遍现象。出现“农村孩子读了大学本科还是很难混出头”这种情况,还是需要通过综分析才能找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不清楚问题的提出者“很难混出头”指的是什么?跳出农门、普通的打工一族,还是为官为宦?
应该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农家子弟还是城市青年,混碗饭吃应该说不成问题。至于所谓的混出头,关键就是标准问题,混出头的标准过高,不经过十到二十年左右的艰苦拼搏,这个混出头就很难达到。标准过低,仅仅是为了混碗饭吃,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混出头。
这年头年轻人们能够混出头,也就是能够成为名振一方的至名人物,有,毕竟是少数人。而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所从事都是普通的工作,挣一份薪水用于养家糊口,这应该是最普遍的现象,并没有多少人怨天尤人,大家都是一样的,谁也不会笑话谁。
路人就是土生土长的土八路,长到二十多岁才离开农村老家外出求学。毕业之后所被分配的工作单位,是一家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的大三线企业。而同班同学所被分配的工作地方,多数人也并非称心满意。确实也有人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要求领导干部四化中,顺势而为抢抓机遇,转行进入到行政领导领域里。这部分人开始也是跑龙套,真正混出头也是后来的事,并非就是一蹴而就。
人生就是旅途,每个人都在不断奋斗的路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人大都难成为大的气侯。
所以,针对题目路人的看法是,无论是出身于城市还是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应该从大处着想,从小处努力。学中干,干中学,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到了某个发展阶段厚积薄发,才能实现一鸣惊人的目的。
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刚一踏入社会就想出人头地,也就是所谓的“混出头”,有没有扪心自问:凭什么?就是那些所谓的混出头的人,不经历过五关斩六将的赫赫之功能行吗,能服众吗?
所以说,为人为事还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切忌走捷径,省力图省事,就是出了头也很难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