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什么 > 正文内容

现在网上都能找到易筋经,为什么没人修炼?

二子网6个月前 (11-05)为什么25
【导语】易筋经的特点是:动作舒展,本功法要求充分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身体等运动,伸筋拔骨,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柔和匀称,协调美观。主要还是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吧,比如“九,二子网为大家准备了供大家参考阅读。

易筋经的特点是:动作舒展,本功法要求充分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身体等运动,伸筋拔骨,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柔和匀称,协调美观。主要还是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吧,比如“九鬼拔马刀式”中的脊柱左右旋转屈伸,“打躬式”中的脊柱前屈、卷曲如勾、脊柱节节放松动作,“掉尾式”的脊柱、反伸、侧屈、侧伸动作。本功法是通过脊柱运动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在松静自然、形神合一中完成,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智的目的。

易筋经是强身健体、增力长劲的好法门,是几百年的智慧凝聚,对于练武人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我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现实中的易筋经来看,练法简单、法简效宏、层层加力、辛苦非常。无论是少林达摩易筋经、熊氏大易筋经还是峨眉洪门易筋经,练法大同小异,都是一个动作全身挣力,连续49下不放松,连续十二个动作,呼吸绵长、劲力缩紧。这方面的训练相当于其他武术的静力训练,比如举杠铃、哑铃深蹲是异曲同工,达到肌肉坚实有力、力量充盈持久。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全身肌肉缩紧,还可以提高内脏功能和增加抗打能力,犹如转紧的发条一样,越缩越紧,然后像发条松开一下子爆发出去,这就是所谓的爆发力。

说是这个道理,用是特别厉害,但是练的人却很少,为什么呢?因为练习易筋经特别辛苦,不用说四十九个深呼吸,大部分人在层层加力下十个呼吸根本都撑不过去,更不用说十二个姿势都要四十九个呼吸了,所以古人才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这社会大部分人都是沉浸在手机、电影、浪漫、喝酒、交际中,没几个能静下心来吃这个苦,一千个人得到易筋经,估计没一个会去练,就算有人练,练的人有时候会被当做神经病,在跆拳道、散打的推广得好的武术冲击下练不下去,这也就是练的人不多的原因!

二,从武侠小说的世界来看,金庸的小说经常都是一家独大,一本《九阴真经》抢了几十年,死了不少人,周伯通第一个练成了,但是王重阳不让他用,不然谁都不是他的对手;周芷若单单学个九阴白骨爪就能傲世江湖,很多成名高手都被她打败;游坦之得到易筋经,不但看不懂梵文,而且没什么武功基础和见识,居然能成为一流高手,连成名多年的丐帮长老、丁春秋、慕容复都甘拜下风,乔峰这种战神都暗暗心惊,如果不是游坦之没学什么招式和经验,估计乔峰都得玩完;《葵花宝典》和《辟邪剑法》,东方不败就靠着残本都能打赢江湖上最厉害的四大高手,林平之修炼没多久就能杀死成名多年的余沧海和木高峰……

其他人的小说就不是这样了,比如黄易的《覆雨翻云》,鹰刀里面藏着当年第一高手传鹰大侠独霸江湖的战神图录,但是魔师庞班、覆雨剑浪翻云、山城城主干罗、赤尊信、鬼王虚若无等等这些高手根本连看都不看、抢都不抢!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名绝技,就算是抢到手也不适合自己的武功。

所以从武侠世界来看,易筋经练的人少,一方面比较保守,会的人敝帚自珍、密不外传。一方面是不适合自己,练太极拳要放松,练易筋经却要用力,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练法,合不来呀;像极真空手道、散打之类的直接以实战代替训练,根本不会像练易筋经一样站着做静力训练,所以训练方法不同,易筋经给你,不适合自然也不会去练。李小龙在叶问那里学咏春,叶问和其他弟子叫李小龙练习静力训练,但是李小龙却一头雾水:“你们怎么练这些费力又没用的东西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二子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banyungong.top/weishime/11231.html

“现在网上都能找到易筋经,为什么没人修炼?”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