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上火怎么办?
冬天是上火旺季!在暖气房待久了,不注意饮食清淡和规律生活,极易“引火上身”,咳嗽、便秘、流鼻血都会来!灭掉身体里的4把“火”,这份清火指南赶紧收好!
口臭便秘:胃火旺
揉揉内庭穴
冬季很多人爱吃牛羊肉等温热肉类,肥甘厚味摄入过度导致脾胃功能下降,易发胃火。如果你发现脸颊、前额上老长痘痘,口气重,肚胀胃酸,还便秘,这是典型的胃火旺盛!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主泻胃火。对消化不良、便秘、牙龈肿痛、口臭等症都有效果。
按揉方法:取穴时,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内庭穴在两足背上第二和第三趾结合处。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100下。
失眠易怒:肝火旺
按摩太冲穴
春节临近,节前是加班族忙碌之时,压力大也容易暴脾气,聚成肝火。肝火旺一般会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舌边尖红,有时还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
太冲穴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有补虚泻实的双向作用。它被人誉为“人体自身的菊花茶”。常按摩此穴能平肝清热、清利头目,让心情平静。
按揉方法: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二、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指、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跳动,即是此穴。若情绪易怒急躁,可采用刮拭穴位,使用牛角或匙子,让局部皮肤刮出青紫色的痧即可。
口舌长疮:有心火
常揉少府穴
冬季气候干燥,再一味吃补品或辛辣刺激食物,可能引起心火旺盛。出现口舌生疮、舌尖红、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症状。
少府穴是心经的荥穴,荥穴主身热,可滋阴降火,此穴清心泻火的功能特别强。掐掐它相当于吃了很好的泻心火药物,安全有效,还不花钱。
按揉方法:把手指轻轻地合拢,小指按着的地方就是少府穴。用大拇指在少府穴上,每穴点揉3分钟就可起到保健作用。用于泻心火的话,就得多按一会儿,每次每穴至少得5分钟。
喉痛咳嗽:有肺火
按揉合谷穴
今年北方少雪,北京的第一场冬雪迟迟没有下,天气干燥,最容易引起人体的肺火旺盛,从而出现咽喉干痛、燥热咳嗽,痰中带血等不适。
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有很好的疗效。
按揉方法: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空闲时按摩即可。
如果身体上火,首先要分清是实火,还是虚火?其次,要知道哪里来的火?是心火、肺火、胃火,还是肝火、肾火;只有找准“火源”,才能对症“灭火”。
以下我将身体内5种常见“火”的特点和应对之策,简单阐述,仅供参考。
1.肝火症状特点:口苦、口干、头晕、头痛、眼干、失眠多梦、小便短黄、身体闷热等等。
肝火怎么办:清肝泻火
参考用药: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龙胆泻肝丸等。
2.胃火症状特点:实火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硬;虚火为咳嗽、食少、便秘、腹胀、舌红;
胃火怎么办:实火,则清胃泻火;虚火,则养阴生津。
参考用药:实火:牛黄清胃丸、清胃散等;虚火:阴虚胃痛冲剂、养胃舒等。
3.心火症状特点:实火为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小便短赤;虚火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
心火怎么办:实火,则清心泻火;虚火,则清心养阴。
参考用药:实火:牛黄清心丸、清心莲子汤等;虚火:知柏地黄丸等。
4.肺火症状特点:主要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肺火怎么办:实火,则清肺泻火;虚火,则滋阴清肺
参考用药:实火: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等;虚火:养阴清肺、蜜炼川贝等。
5.肾火症状特点:潮热盗汗、乏力消瘦、腰膝酸软、耳聋耳鸣、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
肾火怎么办:滋阴补肾
参考用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等。
总结:如果肝火,可清肝泻火,参考用药为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龙胆泻肝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