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什么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有人说很少有人能在绝对静音无声的密室里撑过1小时?

二子网6个月前 (11-04)为什么31
【导语】国外就有这样的极限挑战,只要能在超安静的密室里待上1小时,现场奖励1千美元,一时间挑战者络绎不绝。 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一人挑战成功,直到今年才被一名记者破了纪录。 这间密,二子网为大家准备了供大家参考阅读。

国外就有这样的极限挑战,只要能在超安静的密室里待上1小时,现场奖励1千美元,一时间挑战者络绎不绝。

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一人挑战成功,直到今年才被一名记者破了纪录。

这间密室的设计师兼建造者安菲尔德说:

这并非普通的真人秀,挑战者需要接受“黑暗”和“消声”的双重考验,才能完成任务。

密室越安静,意味着挑战者越能听到更多奇怪的声音。

01:密室的前身是一间消声室

最早可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为了检测军事通讯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了这样的超安静环境。

也正是因为这个独有的特性,密室还有一个怪异名字:死室。

这间密室也叫奥菲尔德实验室。

2004年,有专业检测机构给出的声音强度为-9.4分贝,之后又经历了数次的改造;

2013年再次检测,音量降低到了-13分贝,号称当时最安静的房间,并被世界吉尼斯所收录。

大家可能对声音的分贝没什么概念,举个例子:

我们晚上正常入睡时,周围比较安静,是30分贝左右,再对比“0分贝以下”密室的声音,可想而知安静到了什么程度。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间曾被吉尼斯评为最安静的地方,后来被微软的87号消声实验室超越和取代,但密室有一点让后者无法超越,那就是可以供普通游客参观体验。

如今,它已成为了知名的网红挑战项目,备受年轻人欢迎,挑战者被要求独自待在黑暗的密室里。

同时为了安全起见,需要接受相关的监视,包括每5分钟要说一句话,挑战者如果觉得不适也可以随时离开。

经过大量数据显示,能坚持超过半个小时的参赛选手很少。

按常理来说,越安静的地方越能让我们身心放松,也更容易安然入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很多人进去没几分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压抑和胸闷(也跟密闭空间有关),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

02:国内也有类似的消声室

这样的消声室,不光国外有,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也有类似的消声室,在实际效果上可能和国外还有些差距。

我曾去过某大型汽车企业的风动实验室,那里跟国外的挑战密室有些异曲同工,下面就说说我的个人体验。

在工作人员简单的安全提示后,一人独自进去,门关闭之后,整体的身体感觉还好,只是突然间切断了外界所有的声音来源,一下子变得安静很多。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尝试的原因,刚开始的一两分钟还有些莫名的新奇和兴奋感,但这样的猎奇体验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大概过了两分钟后,内心开始无聊,有些莫名地忧伤,也可以说是与真实世界脱轨的缺失感。

又过了几分钟,心情有些压抑难受,不是生气的那种,而是置身事外的孤独感,貌似自己被丢去了荒芜人间的无人区。

这时才慢慢感受到了安静的可怕,现实世界的触感开始远离,周围没有任何声音,耳朵也变得敏感,正因为室内没有声音,自己开始不由自主地制造声音。

比如:散步和跺脚所产生的声音异常清晰,但又跟平时不同,脚下发出的声音像是进了无底黑洞,刚产生又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又过了几分钟,本能地开始尝试着小声说话,本来以为可以缓解气氛,没想到情况反而变得更糟。

发觉说话的声音有些怪异,比平时要小,话说出去没有任何反馈,像是雨水滴入了干涸的土地,那时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与真实世界脱轨。

世界有时很奇妙,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

在听力局限的情况下,其他的感官变得异常敏感,有些平时不易察觉的体验开始显现:衣服的摩擦、心脏和脉搏的跳动,以及吞咽口水和细小的呼吸声。

极度安静让内心开始有些焦躁,随后演变成一丝恐惧,如同生活在漫画里,有进入另一空间的错觉。

来回踱步的时候,特别期待周围的其他物品能发出一丝声音,时间此时似乎已经凝固,几分钟后感觉到身体不适、耳朵有些疼痛,随后选择了逃离房间。

当你无法用听觉来感知环境的时候,未知带来的恐惧会愈发强烈,就像一个正常人突然失明后,身处闹市口,要过马路时的战战兢兢。

这次经历给我最大的体会:

挺适合情侣们前去挑战,不仅可以减轻密室带来的孤独感,还可以增进二人之间的患难之情。

03:神秘的消声室,如何实现消声?

消声室可以分为全消声室和半消声室两种:

全消声室的六个面全是吸声面,并且远离地面悬置在半空;

半消声室有一个面为反射面,其他五面为吸声面。

第一次见消声室的朋友,可能有些意外:

因为房间内密密麻麻的消声材质,内部的布局和结构有些怪异,别小看这些凹凸不平的材质,科学家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凹槽,把发出的反射声减弱到最低。

最好用的消声材质是吸音尖劈,内部填充物最早是棉花,后来逐步换成了效果更好的玻璃棉。

04:为什么国外的消声室,很少有人挑战成功呢?

①周围的环境变了

在现实生活中,声音嘈杂,感觉不到什么,一旦进入消声室,各种噪音瞬时不见,引起了听力不适,进而产生耳鸣。

与此同时,其他的感官会变得异常敏感,能听到心跳声、呼吸声,还能感受到耳压在上升,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幻觉。

②挑战者除了要承受消声外,还要承受黑暗带来的吞噬。

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段对“黑暗”理解的经历,我对黑暗的理解源于一段小时候骑自行车的经历。

上初中的那会,有次因为考试延时放学,当时天已经很黑了,乡下还没有路灯,沿途都是石子路,周边都是密密的水稻田。

在离我家还有几百米的时候,村里突然停电了,置身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村落田间,不敢摸索前进,只能努力地睁大眼睛希望能看到一丝光的出现。

好在没过多久,电来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才明白黑暗也会如此可怕。

如今这样的消声室都有科学的用途:

可以用作国家宇航局的训练场,飞行员可以在那里适应环境,进行听力测试;

同时也会用于企业测试电声设备是否合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二子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banyungong.top/weishime/11023.html

“为什么有人说很少有人能在绝对静音无声的密室里撑过1小时?”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