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情文章

亲情文章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尼龙袋情思

访客4个月前 (01-16)12
大概是农民开始使用化肥的时候,尼龙袋就成了百姓家里的包装袋。家家户户都是在化肥用完后,洗净晾干,下来能装各种粮食,比如秋天收获的玉米、豆子等等,而且非常结实耐用。  母亲把洗净的袋子叠在一起,卷成一个卷,放起来备用。18岁那年,我外出打工。头天晚上,母亲拿出一个尼龙袋子,开始给我装行李。她先把褥子在...

母亲的臂弯

访客4个月前 (01-16)14
一生中写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唯独不敢触及母亲的臂弯。不是害怕那里藏着的往事把我击碎,而是担心我掌握的词汇有限,无法准确表达出我对母亲臂弯那份独特的感情。  从我记事起,我就拥有着母亲的臂弯,不离不弃,时时盘踞在那里,体验着母爱的温度。母亲也从不放下我,她一手抱着我,一手烧火做饭,即使是夜晚,她也会把...

母亲的坚强

访客4个月前 (01-16)13
妻爱吃母亲种的菜,母亲种的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吃起来格外有味道。母亲估摸着我们的菜吃完了就会及时送来,每次来,放下东西来不及歇歇就走。我留她住一晚,她说,屋里一大堆事等着,丢不开。母亲已经69岁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的心潮难以平静。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来没有空闲过。那时父亲是大队会计,难得回家...

追忆我的父亲

访客4个月前 (01-16)12
那晚梦中又见到我的父亲,音容笑貌一如昨天,醒来后不禁泪眼潸然。他离开我们已经9个年头,但回想起往事,依旧历历在目。  父亲个子不高,一米六七的样子,皮肤黝黑,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是一名乡村兽医,终日骑一辆自行车在乡里跑来跑去,风里来雨里去,吃饭、睡觉没有规律。  父亲为人随和,医术高超,在三里五乡小...

母亲的月季花

访客4个月前 (01-16)13
我并非特别爱花之人,但之于月季,却情有独钟。不为别的,只为母亲。母亲生前是个爱花的人,养的最多的是月季。  母亲总是仔细地侍弄这些花。进入冬天,为防止花冻死,要将大大小小的花盆搬到生着炉火的屋里。种在屋外的大株月季,则用稻草拧成的绳子缠裹起来,给它们穿上冬衣以抵御严寒。及至春天来临,去除这层冬衣,便...

两个母亲

访客4个月前 (01-16)13
两个母亲的两个儿子同在科学院科考队工作。近日,两个儿子与其他数名同事被派往新疆作为期40天的科学考察。自打儿子动身出发的那一天,母亲甲就陷入了重重忧虑之中,她知道新疆那地方人烟稀少,炎热缺水的千里沙漠弄不好会把人置于死地,当年鼎鼎大名的彭加木就是一去而不知所踪的。儿子此行,可别蹈了彭加木的覆辙。为科...

母亲欠我六毛钱

访客4个月前 (01-16)9
文 / 李焕龙  那一年我16岁,母亲36岁。  那一年是1977年,我上高中一年级,母亲不让上,叫我回家务农。因为当时家里七口人吃饭,靠父亲每月41元工资和她每天的8分工,几乎无法维护生活。我去问生产队长:如果我回来和你一样的干活,能不能给我一天10分工?队长将我单薄的身子一掌推出一丈远,不屑地讥...

你在他乡还好吗

访客4个月前 (01-16)8
文 / 蔡汝平  我懂事的时候,我们刚回到老家。那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我们兄弟姊妹六人,每个人都在上学,我上小学二年级。因谋生计,父亲带我们去了外省,因土地到户,父亲在爷爷数封电报的催促下,叶落归根,回到这个让人牵挂又贫瘠的地方。  大哥在外面上学一直很努力,学习一直很好,每年都带回学校发给的奖...

母亲的一次旅行

访客4个月前 (01-16)10
文 / 侯慷  知道母亲今天要来看我,昨晚就调闹铃。早早起床洗漱收拾,电话询问母亲是否上车,知道她已经上车,便早早出发去车站接母亲。这是母亲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看着她从隔着广告布的侧门出来,老远迎上去,那一刻,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虽然我们只是短暂的分别了4320多个小时。  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想母...

爷爷是个篾匠

访客4个月前 (01-16)10
文 / 柯长安  爷爷已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的容貌我还记在脑海里,时不时地忆起。记得最牢的一件事就是他是个篾匠。  小时候经常听他讲他一生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离不开他的篾匠活之事。那一年,他正好十六七岁,他被拉去当了壮丁。就集中在旬阳县文庙,外面有当兵持枪看守,不敢外逃。吃喝都有人给送来,非常的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