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清油灯光里的慈爱
每到元宵节,就不由得记起了母亲做的荞面清油灯盏。 少小时节,家境贫寒,为了使我们感受到节日的欢愉,体验到喜庆的兴奋,母亲在元宵节的前一天或是前两天就开始忙碌了。 首先要做的是灯笼,我们六个人(大哥在外当兵),最少要做三、四个灯笼才行。父亲把竹子劈成细而薄的篾条,母亲便开始扎灯笼的架子。母亲最擅长...
母亲的爱好
和女友谈了两年恋爱后,我们终于在2013年11月11日“光棍节”这天领取了结婚证,一起“脱光”,共同走进了婚姻的神圣殿堂。 新婚后的第一个周末,母亲过来看望我们。婆婆第一次上门,妻子万分紧张,一大早就把我从被窝中拽起来,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末了,她认真地问我:“老公,这是咱俩结婚后妈第一次过来,我...
父亲的水稻
那年秋天,要田最果断的是父亲。父亲拒绝进城,绷起额上的青筋,找到说话算数的队长,要了地,还要了田。 从父亲精心建造的房子出来,经过枝上发叶的槐树,经过一条细又长的小路,就是父亲的田了。 父亲要到了田,就撒上了“红花”籽。“红花”其实就是紫云英,村庄人称“红花”,红梗绿叶,花还没开尽时,随翻耕的泥...
母亲的药
半夜里,母亲打电话来,说用于治疗白内障的药快没了,让我在市里的药店给她再买两瓶。因为县城的药店和医院都没有这种药,而这种药对母亲的眼睛治疗效果非常好。母亲说用一次可以保持半个月眼睛清爽明亮。 接到母亲的电话,利用星期天,我去人民医院门口的药店去买这种药,因为上次我也是跑了多家药店,才在人民医院门口...
父亲二三事
父亲名叫赵明珠,是家中的长子,出生在邢台县明水村。那是一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偏僻小村。 父亲善良忠厚又平易近人,在村里口碑很好,大家有事都愿意给他说,他也主动为大家解难。“有饭要给穷人吃,有衣要给穷人穿。”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儿的话。那时候穷,村里谁家没饭吃了,就到我家来,谁没有依靠了也到我家里住,就...
母亲的手
搀扶母亲攀登楼梯,母亲凸显骨感的手忽然触醒了我休眠多年的神经,稍不留神母亲已到耄耋高龄。陪伴母亲慢慢地向上走,过去的时光和着往事像浪花不停地拍打着心扉,年轻时的母亲频频浮现在我的眼前。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是我的童年时光,偏僻贫穷的鲁西北农村是我的故乡。那是个饥肠辘辘的年代,一年到头粮食不够...
生命中的茶香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一个春日的午后,读到这句诗时,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母亲在谷雨前后采摘、晒制的茶叶。遂起身步出户外,感受着清明节后浓浓的春意,想像着此时母亲有可能已放下手中所有的农活在故乡的茶山忙活的身影,心中有股暖流涌往全身,正如泡开的谷雨茶,氤氲出那种清香的气息,流溢的都是母亲满满的爱。...
爷爷的笑
那天下午我放学晚一点,回家的时候在院子里遇上了我爷爷。他呵呵笑着对我说:小曼啊,晓钢回来了,我们家的晓钢在写作业哩!我的个乖孙孙呐!哈哈哈…… 我心里格登一下,立刻问:爷爷,你是说晓钢? 爷爷一个劲点头,道:是啊是啊。小曼是妹妹,晓钢是哥哥。哥哥在家呢!妹妹才回来。 我愣愣地看了一眼笑呵呵的爷...
新春发笔
父亲有在新春动笔的习惯,且坚持了很多年。农历大年初一,是我们全家大团圆的日子,待“纳财”、“敬神”、“挂红”仪式过后,父亲必在这天“发笔”,神情庄重正襟危坐案前,一边磨墨一边挥毫,然后在红宣纸上一丝不苟,书写“新春发笔,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等吉语,并写下一年的希望、计划、理想,诸如全家健康,子孙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