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73页

冬雪里的温暖

访客4个月前 (01-28)13
我住在海边,门口是大片大片的海滩,然后是湛蓝的海水。有一年很冷,落着雪,海滩上白茫茫一片。忽然,我看到两个人踩着雪从门前走过,然后往海边去,雪地里留下两行清晰的脚印。走到水边,他们停了下来,然后一个人拿一根树枝在雪地里写着什么。写了一会,两个人拥在一起。雪还在下,不一会儿,他们身上落了很多雪,但他们...

父亲带我打水井

访客4个月前 (01-28)14
每当遇到因水压原因发生停水时,我就会想起老家院中的那口水井,就会对已离开我们20多年的父母产生怀念之情。  我的老家在长安区郭杜街办任家寨村。自古以来,村民生活用水,是在院子里自己挖井绞水吃。我家院子里的那口水井已有30多年了。  记得和伯父分家后不久,家里在村北申请了庄基地。在起初的几年里,家中没...

情遗西沟

访客4个月前 (01-28)13
出发去西沟时,旬阳作家杨常军给大家预告说,西沟有个漂亮的女乡长,又说西沟的山水那个美呀,真是没法形容。大家立即有了不远万里要去西沟的踊跃,恨不得立即飞到那有美女并有好山好水的地方。当然,也有人认为,常军是在变着法儿宣传旬阳呢。等到进了西沟地界,大家才真的感觉他所言不虚。也许是城市的喧闹太让人心烦了,...

自做月饼过中秋

访客4个月前 (01-28)11
中秋节前,儿女们分别打来电话,问我和老伴想吃啥月饼。我想了想,年年到了这时候,月饼大战就开始了,各式各样包装的月饼看得你眼花缭乱。月饼的包装一年比一年豪华,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每年光积攒的精致的月饼盒子就有一大摞,不扔占地方,扔又舍不得。商家推出高档月饼是为了赚钱,老百姓吃月饼是为了喜庆欢乐。所以我决...

温暖的记忆

访客4个月前 (01-28)11
又是新年,还是这样寒冷的冬日,我忽然想起一些尘封的往事。  是多年前,也是这样寒冷的冬季。  哥哥和我,一齐被寄养在姨妈家。  那天飘着大片大片的雪花。进到姨妈家的院子时,我和哥哥几乎都变成了雪人。  彼时,姨妈正在忙活。听得声音,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急急地出来迎接。  “瞧这两个可爱的雪人,快过来...

两斤猪肉

访客4个月前 (01-28)12
我的老家在长安区引镇街道下河滩村三组。20世纪70年代,农村的生活比较苦,就拿吃肉来讲,牛肉和羊肉是不敢想的,因为在大家的眼中,养牛是用来耕地的,养羊大多养奶羊,一是用来下羊崽卖钱,二是挤羊奶自己喝或者卖钱。花钱买来吃的只有猪肉。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一年能吃上两次猪肉就算可以了,一次是过春节,一次是农...

过年的鞭炮

访客4个月前 (01-28)14
那是1964年,我又到乡下的姥姥家去过年。那一年我八岁,老弟六岁,我背着十斤白面,老弟提着两斤大米,乘火车走36公里,下火车再步行五华里。这一伟大壮举我如今想起来都深深地敬佩。不服气的家长可以试一下,让你们家八岁的儿子背上十斤面,看他能走多远,还不用像我一样带个弟弟出远门。我那时还得承受坐火车逃票的...

年的故事

访客4个月前 (01-28)12
1961年正是我国最困难的年月,也是我到延安工作的第一年。也许因为领导考虑到我第一年远离家乡,意外地批准了我的第一个探亲假。对于我,这当然是意外的惊喜。我立即给远在家乡的父母发了一信,详细说明了我的返家日程。当腊月二十六出发时,天下起了鹅毛大雪,虽然寒风刺骨,但由于心是热的,一切寒冷也就无所谓了。 ...

童年的狂欢

访客4个月前 (01-28)13
我的父亲是村里扎灯笼的高手。元宵节的早上,父亲喂完猪,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坐在院场上给我们姐弟几个扎花灯。我们则替他做“小工”,拿竹篾、硬纸,找铁钉、蜡烛。父亲先扎一大推椭圆形、菱形、长方形的篾架子,然后一一组合,糊上彩纸,再把精心剪成的各种图案贴在彩纸上作点缀,一只只色彩鲜艳的花灯便大功告成。...

清明清明

访客4个月前 (01-28)13
清明,我不知道这流传了二千五百多年的节日,竟是这样的庄重。即使走得再远的游子,或是漂泊在外的浪子,在这个日子里,都要想方设法为故去的亲人,烧一叠纸钱。即使回不了乡烧不到坟头上,但那一堆焚化的灰烬仍然是要点的。  记得那个细雨飘过春意盎然的日子,一大早的,父亲就买回来好多粗糙的黄草纸,还有一些用纸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