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66页

三条谚语成家风

访客4个月前 (01-28)9
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都出生、生长在苏北农村。父母是朴实、本分、勤劳的农民,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儿女品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引导说不出多少深刻、生动的大道理,他们平时就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教育、带动、影响和熏陶着我们兄弟姐妹,培养我们做一个“讲理人、好人、普通人和守法的人”。而要说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风”、“...

家乡的山泉水

访客4个月前 (01-28)8
住在城市里,用水倒是挺方便,伸手轻轻一拧龙头,水就哗哗来了,既不用肩挑,也无需手提。问题是一想起它来自江河,而且都是从老远老远的地方用水泥管送到自来水公司,再经过人工处理后才用铁管、塑料管引入一家一户的。而先出来的水“头子”,时常还免不了带点红红的铁锈或塑料管的异味。尤其是有时看到电视新闻中一些水源...

一碗苞谷糁

访客4个月前 (01-28)8
国庆节期间,表侄开车来接我。说他父亲常念叨,老想和我坐一坐,说说话。  其实,我早就想去。因为,自姑姑去世后,我一直未去过表弟家。表弟家住白鹿原。上世纪七十年代,几乎每年秋收秋播后,他便用架子车送母亲(我的姑姑)来我家住下拾苞谷。我家住在三原。土地有渠水和机井灌溉,所以,苞谷年年有收成。  姑姑每天...

家乡的学堂

访客4个月前 (01-28)8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情感的凝聚,每个人的历史都是自己的记忆。无论斗转星移,我们经历了多少沧桑变化,而对故乡的那份情感却始终难以忘怀。如今虽退休身居闹市,仍常常想起年少时在家乡的读书往事,而对小学的老学堂和启蒙老师则更加的怀念起来。  打我记事起,似乎记得村东城墙有段残垣断壁。与小伙伴嬉笑打闹、玩捉迷藏最...

粗布

访客4个月前 (01-28)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许多地方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奋斗。我的老家在人们俗称的“金周至银户县”的周至县东尚村公社临川寺大队。那里由于土地平整肥沃、水源充足,粮食收成还不错,所以不算是贫穷地方。可是人们的衣服布料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自己手工织的粗布,床单就更不用说了。  可能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儿时的...

梦回田园

访客4个月前 (01-28)9
不得不承认,人有时候真是很矛盾。当初在乡下长到十几岁,对城市生活极其向往,那么努力地学习,就是为了有一天能站在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都市里。现在在西安生活久了,却又梦想着能过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每遇假期,我必迫不及待赶回故乡去,不仅因为那里有我最亲的人,还有我喜欢的纯天然生活。这个当年我不顾一切想...

绿色的军装梦

访客4个月前 (01-28)13
每个人的一生,都曾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梦,特别是少年时代更是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幼小的心灵里萌动着璀璨的理想花蕾。美好的理想不仅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有时还需要几代人前仆后继共同努力去实现。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村住进了一连解放军,他们每个人都穿着绿色的军装,头顶的帽子上有一颗红光闪闪的...

我的书房梦

访客4个月前 (01-28)15
大凡爱书人都渴望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我也一样。一直以来,总渴望能有自己的一间书房,闲暇之余,在那间小小的世界里,泡上一壶茶,翻上几页书,静静地品读,没人干扰,给心灵一个独处的空间,独享那一刻的宁静,那种幸福的满足感一直是我追寻的梦想。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这可能是缘于当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年少时,我总...

给父母留一间房子

访客4个月前 (01-28)14
结婚十年,她和老公省吃俭用终于攒了一些钱,在城市的繁华地段按揭了一套大房子。和所有人一样,忙完装修后,过了不久,就迫不及待地入住了。但是,屋子里还有很多卫生死角,比如,玻璃没擦、家具还需要清理。于是,她打电话给乡下老家的父母,让他们来帮忙打扫卫生。  母亲听到她的电话,高兴地应着:“那好呀,明天我就...

写给外婆

访客4个月前 (01-28)13
亲爱的外婆:  您好!近来身体好吗?  您知不知道我现在在中国西安?我来了这里为了学习汉语,在陕西师范大学上课。因为我们很忙,所以没有很多时间出去玩,不过我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早上要走路去看一座寺庙。那座寺庙叫大慈恩寺。我平常不进庙里,只在外面走一走。周末有很多人在那儿一起打太极拳、跳舞和跟朋友玩,也...